堅果包裝升級設計-堅果包裝設計升級-更環保、更美觀
堅果包裝升級,更環保、更美觀,引領大眾消費觀念變革。本文將從包裝設計輕量化、綠色材料應用、可重復利用設計以及美學因素加入四個方面進行分析,以期對新型包裝設計提供借鑒價值。
一、包裝設計輕量化——最小化資源浪費
傳統包裝設計重量大,既增加了物流成本,也加重了環境的負擔。精益生產的理念體現在以最小的紙張消耗實現最佳的保護作用,而非盲目增加包裝厚度。咸鴨蛋是一個佐證,以往咸鴨蛋的殼子會加厚,如今卻發現每個咸鴨蛋的殼量都在降低,比如殼薄的“穩定咸蛋”,造成的浪費更小,保留了核心的美味口感,減少到達消費者的包裝重量,既降低了物流成本,更為環保。
隨著包裝設計輕量化越發普及,也催生出了更多設計元素。不少品牌的產品在包裝設計中引入了新的元素,運用時尚設計手法,更加符合消費者的審美需求。比如年度最受歡迎堅果品牌“三只松鼠”就在外包裝上進行了不少的創新,不僅是更輕巧的造型,還融合了一些視覺元素,如仿糖果盒、似老式郵票的盒子等,加入趣味性和收藏價值,給消費者帶來更好的購買體驗。
同時,包裝輕量化與銷售、物流的效率高度相關,促使企業加速信息化轉型,深度挖掘與整合各個環節,提高貨運效益。
二、綠色材料應用——生態優先原則
綠色包裝材料具有保護環境、可降解性等特點,成為了包裝設計的重要方向。在今天這個崇尚環保的時代,采用環保材料,降低固體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已成為時尚。包括生物降解塑料、淀粉等純天然可生物降解材料,絲質纖維和可降解聚酯材料等節能材料獲得廣泛應用。
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去年11月還宣布「綠色包裝全生命周期計劃」,通過采購綠色物料、提高物流包裝利用率、加速物流回收及包裝設計等方式推動全行業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性和環境意識越來越成為品牌發展時不可忽視的關鍵要素。面對業務增長,不斷提高包裝的環保性和可持續性是不可回避的選擇,要持續承擔更多的環境責任,推進可持續經營發展。
三、可重復利用設計——追求經濟效益和環境保護
包裝被分類為一次性消耗品,引起了嚴重的環境問題。著重強調可重復利用設計,可以有效減少資源浪費,降低了產品質量與包裝質量之間的直接關聯。
可重復利用設計的實質是在產品使用完成后,方便消費者使用回收設備回收利用包裝物,將包裝進入循環體系,實現閉環管理。以宜家家居為例,其家具產品“零碎包裝設計”,便解決了顧客無法組裝的現象,同時包裝于部件共用,實際達到了簡化流程、環保、節約物料等諸多效果。顯然,可重復利用設計只有在產品設計思想上透徹貫穿,方能減少浪費,實現全生命周期管理。
當然,隨著消費升級,實現包裝的可重復利用,沒有僅僅需要設計者的呼喚,必須深入到消費端:政府、企業與消費者之間合作,制定更成熟的回收、運輸和處理方案,保障回收效率和衛生安全。
四、美學因素融入——設計更具吸引力
在包裝設計中,美學因素體現設計品牌、傳達產品價值的重要手段之一。要談設計與美學,就必須有深厚的文化內涵來支撐,否則位面的藝術,必然難有深厚的生命力。如何在豐富多元的文化傳承中,為品牌創造獨特的歷史積淀和精髓?如何將一種鄉土的、民族的、文化的符號化為包裝設計的元素呈現在消費者面前,更是一個重大的挑戰。
面對這個挑戰,不少品牌追求設計與文化相結合,轉化成為包裝設計上的一筆財富。茅臺、五糧液、紅星按國家級文化品牌走到每個角落,也為傳統文化注入了新的元素。
如今,消費升級的趨勢下,越來越多的品牌引入設計元素也意味著更多的新鮮血液注入包裝行業。視覺形式的變化帶來的是包裝形態的變化,也是市場銷售甚至品類創新的重要推手。而沒有滿足美學訴求的包裝,就算找到了調制口感的方法也會流于表面,難以樹立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甚至會因體驗差而讓口感有所貶值,喜卻轉為忌。
總結:
綜合來看,包裝設計升級不僅僅只是外形和美觀效果,包裝的輕量化、可重復利用以及環保材料應用等等都是對環保理念的有效落實,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重考慮。同時,包裝設計在美學上追求文化的內涵,從而滿足消費者對美的追求。未來的包裝行業設計,也需要在環保和美學兩個方面發展并行,為消費者帶來更優質、更具人文價值的消費體驗。
通過對“堅果包裝升級設計”的介紹,再附上同道包裝設計公司案例示例:
堅果包裝升級設計配圖為同道包裝設計公司作品
堅果包裝升級設計配圖為同道包裝設計公司作品
本文關鍵詞:堅果包裝升級設計